我的網誌清單

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

讀梁啟超<論自由>

每次讀梁啟超的文章,總覺得其組織嚴謹,論證絲絲入扣,言簡意賅,一針見血。近來我再閱他<論自由>一文,有少許感想。

        此文刊於《新民叢報》。我固然佩服梁啟超寫論說文的造詣,但我更欣賞的是他能學貫中西,對合理的傳統文化加以肯定;反觀後來不少知識分子卻主張「全盤西化」,甚至提出廢除漢字,把傳統文化視為洪水猛獸。事實上,若人們不盲目崇古,中國文化絕對有甚多可取之處。

        說回正題。梁啟超曾提及獲取心靈自由的方法,我是頗為同意的:

一、勿為前人思想所束縛
前人所提出的見解或許有其道理,但它們未必放諸四海皆準,故我們應把前人的智慧去蕪存菁,找出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。

二、勿為世俗所影響
人云亦云,隨波逐流,往往限制了自身的思想。

三、勿屈服於自身的遭遇
無論自己的際遇是好是壞,決不能失去理智,更不能失去堅持正確道理的勇氣。

四、勿為情慾之奴隸
「色字頭上一把刀」,相信大家明白吧!

        梁啟超每篇文章,雖則論題不同,但每一篇都強調一點:求學必須建基於事實,不能拘泥不化或感情用事。當人們思想得到解放,才可進而爭取宗教、政治、言論等自由。

        聽我廢UP完了,大家還是應看看這篇<論自由>:

        希望大家會有共鳴吧!

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

公開考試與香港教育

很久沒有更新了。


公開考試與香港教育

五月二十四日,終於為我的文憑試劃上句號。隨之而來的,是每天對自己成績的憂慮。

很多人說文憑試考生是「DSE雞」,大概我亦是當中一員,畢竟我沒有經歷過會考與高考,學習的動機和意志都未及大部分AL的考生。然而,這份為在公開試成功而生出的鬥志,使我願意去挑戰更多,亦令我看得更多。

    公開試使我看到香港教育制度的特色。我對「填鴨式教育」並不深痛惡絕,始終在舊制的高考和會考下,香港孕育了不少人才,反映考試制度確有其可取之處;反觀現時教育局卻在課程中加插佔分不重又費人心神的校本評核,對篩選傑出學生毫無助益。考評局更曾提出在數學科加入校本評核,結果引來數學老師群起而攻,箇中道理,自是不問可知。

    一份通識的獨立專題探究,足以令學生的精力消滅殆盡。百分之二十的分數,竟然要花三年時間來準備;大部分老師初執通識教鞭,評卷經驗不足,同一份專題報告,在兩位不同老師的評改下,分數可以相差極大。通識科並非毫無價值,只是把此科定為必修科,定會令對通識老師的需求大增,增添老師壓力;學生亦未必對此科有興趣,但求穩陣取個LV2,又有何意思呢?若通識能成為選修科,相信是老師同學們的佳音。

    儘管政府鼓勵以專題研習評核學生表現,香港的補習風氣不但未見稍息,卻是愈吹愈盛。我也是英皇、現代的顧客,兩年之間,不知為它們燒了多少錢。但這就是在香港讀書的現實:資質不及別人,學校支援不足,難以自行找出學習的方向,不補習,還有甚麼辦法去改善成績呢?學校中固然有願為學生勞心勞力、教學生動的好老師,然而良師難求,庸師卻是易找。我有修讀BAFS,中四、五任教此科的老師,簡直不能為人師表,要她解答學業上的難題時,竟然屢屢說「不知道」、「呢個數咁計就得」,叫有心的學生如何進步?可笑的是,今天這位老師已扶搖直上,晉升為另一間學校的副校長了。

    補習社與學生,只可說是各取所需。大多補習的學生不在意付出的金錢;只要補習能令自己進步,補習費昂貴又如何?坦白說,我也抱有這種心態,不過錢不是自己賺來的,花的時候總不太心疼;可是,有時想到父母在自己身上龐大的投資,不考取好成績,又好像太叫他們失望了。只是若教育制度能令學生具犧牲一切來達成目標的決心,也不能算是失敗。補習社確是「學店」,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商店付了一定金錢,就應享受一定水準的服務。那些受人錢財,認真教學、善待學生的名師,不必予以譴責;但是那些只懂自吹自描,一無是處,錢卻袋袋平安所謂「名師」,大家就應多加揭發了。

    提到香港教育,就不能不提「名校」。我出自中文中學,未必對「名校」文化有深入了解,局外人的身份卻使我對這種文化的感受更為深刻,畢竟在補習社中,也有不少名校的學生。網上有不少文章都對名校作出評論:有人說初中讀不了名校,已是「輸在起跑線上」;有人亦云只要用功,就算就讀BAND3學校也能成為狀元。可惜的是,前者所說的更符合現實。

    我當然不否定非名校學生的努力,能在起跑線上跌倒卻又能後來居上的人,更值得佩服;但是,有如此資質和毅力的學生,又有多少個呢?<蘆葦:名校教了我什麼——女校生的反思>一文道出了不少名校生成績驕人的根本原因:成王敗寇,就是在名校讀書的遊戲規則。試想身邊每位同學皆為學業而奮鬥,自己豈會甘心居於人下?同儕間互相較量,自然能迫使自己不斷進步。

蘆葦 名校教了我什麼——女校生的反思
http://commentshk.blogspot.com/2010/12/blog-post_05.html

    另外,說到名校生的優勢,不能不提到英文。在中文中學裡,能用英語溝通的時間,大概只有英文堂;即使偶有英語活動,同學也大多是做做樣子,乘老師不在旁又是滿口廣東話。名校生卻自小浸淫在充滿英語的環境,學校的佈置、回條,也是以英文作為主要語言,除中文和中史外,任何科目也是以英語學習,甚至同輩間亦常以英語溝通。此消彼長,六年後中中生的英文豈能不弱,名校生的英文豈能不強?很多人AL成績「屈晒機」,就敗在UE之下。名校生UE奪C以上簡直是take it easy,很多中中生卻要為令此科合格而日夜苦惱。

    不過,即使名校生如何強橫,我們還得記住一句話:「坐這山望那山,一事無成。」小學時不用功,入讀不了好的學校,是自己的責任。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意志消沉:在認清現實的同時,也要刻苦上進,抱有信心,這才是在公開試的致勝之道。過去的事已然無法改變,為何不坦然面對眼前的一切呢?

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

    繁瑣的專題研習、尸位素餐的老師、文武雙全的名校生,皆已成為過去;展望將來,才是在社會求存的妙法。

我的作品